凝聚專業,共譜特教育人新篇
香港特殊學校與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教育交流合作關係
香港擁有一個成熟的特殊教育系統。長期以來,特殊學校秉持教育專業精神,本著對學生的關愛和信任,用心灌溉,包括幫助身心面臨多重挑戰的學生克服限制和困難,培育他們達到能力可及的學習表現水準,展現潛能。8月4日,瑪利灣學校及保良局陳百強伉儷學校帶著學謙卑學習的心態,拜訪廈門教育局及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本著“雙方自願,雙向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原則簽訂合作協議,計劃未來將在教師培訓、素質教育及職業資歷認證等多方面深入交流、廣泛合作。
特教新篇,融情育才
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是廈門市教育局直屬的唯一一所特殊學校。學校前身是廈門市盲聾啞學校,創辦於1959年,逐漸發展為照顧多元障礙學生的特殊學校,以創新的商校合作方法,將教育結合職業培訓,學生就業率超過九成,成績令人深受鼓舞。近年來,更先後有20多位畢業生考入北京聯合大學、長春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還有畢業生獲得全國自強模範榮譽稱號。學校的高質量發展,真正體現了陳莎茵校長所說,特殊教育的美麗之處在於善用各方資源,發揮學生所長。正如學校入口的燈塔標誌,教育就是學生的導航,教育能夠讓學生的人生豐盛。
群育學校瑪利灣學校,近年專注透過情緒教育、藝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發掘學生的多元潛能。結合情緒教育和技能教育,讓學生盡展潛能,更於今年早些時候獲藝術發展局頒發的第17屆藝術教育大獎。有中六學生在本年文憑試中取得20分成績,中文科取得5*,應用學習成績優異。學生的發展,正好體現學校“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使命,結合商界資源及大專院校的支援,透過情緒教育和技能教育,引導學生正向思維,用善意的方式表達自己訴求;再透過技能教育協助學生定立目標,以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協助學生從情緒教育及技能教育課程中學懂的價值觀,轉化為學習和求真向上的動力。
商校合作 共謀未
瑪利灣學校與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其中一個共通點是透過商校合作,為以職業導向的學生提供符合社會需要的技能,教育的美麗之處在於能協助學生擁抱未來,探索未知,不為自身缺陷所困,以知法守規的態度裝備自己。
保良局陳百強伉儷青衣學校是一所為嚴重智障及多重身體殘障學生服務的學校。自2020年起,學校展開多項教學研究,其中包括引入英國教育部於2022年7月發表的“參與模式 (The Engagement Model)”指引,並探討該評估工具在特殊學校本地的應用可行性,協助老師從“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出發,觀察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並有系統地讓學生自主掌握個人學習步伐。2023年,學校聯同四所智障學校組成研究團隊,邀請英國著名學者,“參與模式 (The Engagement Model)” 研究項目主任Barry Carpenter擔任顧問,透過網絡研討會、工作坊及講座等形式,帶領研究團隊的教師進行研究。
未來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香港善牧會瑪利灣學校、保良局陳百強伉儷學校會聯同不同地域的持份者,在教師培訓、素質教育及職業資歷認證各方面深度合作。希望在新的學年,各位教育工作者們能夠保持教育初心,共同為學生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教育環境,幫助學生實現夢想,協助學生擁抱未來,探索未知。
撰文:善牧會瑪利灣學校林泳施校長
(文章刊登於知識雜誌2023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