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流動(二之三)

未來@流動(二之三)
 

前言
 

        特首最近一份施政報告指出「人才是香港向前發展的要素,而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關鍵。」 香港過去的成功是因為充份發揮中西文化匯聚、國際大都會的特色;誠如施政報告指出「推廣應用學習為有價值的高中選修科目, 發展更多元化且與時並進課程,實踐與理論並重,照顧學生不同興趣,並為他們的升學就業開拓更多出路。」 前文提及我們可以會借鏡芬蘭及德國的經驗,發展具彈性的雙軌教育,協助學生按興趣及能力選擇以「學術」或「應用」為主的升學路。

 

「師徒制」不是夢
 

        曾經有前輩說香港的學生欠缺的不是資源而是支援。筆者服務群育學校及大學教育,綜觀現在的生涯規劃實習課程及商學合作課程大多理念清晰,目標明確,而所涉獵的範疇也甚為廣泛。 但為什麼會有教育界人士指出香港的教育欠支援呢?所指的是綜觀現行的應用學習課程皆未能將「技能」與「相關成長經歷」結合。相信不少業界的朋友也有被邀提供一至兩天「實習」機會予中學生的,但真正的「實習」應涉及有系統的全方位工作, 與相關工種人士的經驗分享,及與相關行業管理者學習資源分配、人事管理及分工、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待客之道等,若實習項目要做到包含以上的項目,回復「師徒制」是現行狀況下可以考慮的一個途徑,然後達到「技能」與「成長」結合的效果。

 

由夢想出發到企業培訓
 

        香港絕大多數青年均是有理想和夢想的,當特區政府希望推動創科、創意產業和技能/職業教育,我們說考慮如何協助我們的青年向夢想邁進,透過有系統的企業配對師徒計劃,擴闊年青人對相關工科及領域的視野,再透過師徒制傳授管理技巧。 以敝校的社交媒體與創意營銷、美髮、及資歷架構第三級時裝及形象設計應用學習課程為例,社交媒體與創意營銷項目我們首先與KOL合作,再與有關大專院校的學生以項目形式合作,配合一對一參加比賽的體驗,
令學生掌握相關行業的軟技巧,最終以完成相關企業實習為目標; 另外,我們與VTC合辦的資歷架構第三級時裝及形象設計應用學習課程,也以學生希望成為時裝及形象設計師的夢想出發,引進VTC資歷架構第三級的認可課程,
令學生在堅實的學術基礎上,配以到牛仔布時裝公司成為學徒的基調,於實習課前已讓學生認識牛仔布的種類、選布及衣服配搭的技巧、 雷射印牛仔布的方法、剪裁及服務潮流發展等,然後成為學徒階段實踐所學;美容及美髮課程則與美學及管理專業學院(AMMA)合作,由學生愛美的心態出發,配以專業的課程及實習,將興趣、能力、學習三合為一。
希望透過真正的多元學習經歷,協助我們的學生,協助我們的年青人,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

        青年所需要的多元、有系統、有意義的真正實習機會,並非重天而降的,而需由社會各界開拓給他們的。
您,願意成為我們未來掌舵人的師傅嗎?

 

撰文:
善牧會瑪利灣學校林泳施校長、李家豪老師、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持續教育處高級顧問鄒兆鵬博士
(文章刊登於知識雜誌2021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