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科的課程設計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知、應用能力重金正正確態度及配合國家安全法為核心目標。根據多所學校採用的課程綱要,電腦科的教學宗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
電腦科注重讓學生認識電腦的基本概念,發展對電腦的認知。課程目標包括讓學生明白常用電腦名詞,理解電腦系統操作的基本原理,以及獲得關於電腦應用的基本知識。學生在完成課程後應能掌握電腦系統、軟件及硬件等基礎概念,並能選用適當的硬件、軟件及電腦系統處理不同工作。
應用能力發展
電腦科課程強調實用技能的培養,讓學生能利用常見的應用軟件完成簡易任務。學生需學習如何有效地使用科技工具處理和呈現資訊,表達想法,並與同儕合作。此外,課程也著重引導學生應用與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概念和技巧來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編程與解難能力
編程教育是電腦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目標包括讓學生編寫簡單電腦程式,明白程序編寫語言的基本特點,以及了解如何建立簡單的程式來解決問題。透過課程,學生能培養運算思維和動手設計程式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意思維,建立以多向度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資訊素養與社會責任
課程亦強調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讓學生意識到資料的真確和可靠度,以及有能力核對和評鑑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學生應能察覺與電腦應用有關的社會問題,認識資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科技中的道德倫理問題。課程目標還包括培養學生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電腦應用的普及培養正面態度,以及負責任和正面使用科技的態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