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合本校周年發展計劃及關注事項,因應學生需要,設計及調整課程內容,教授學生相關學習重點,培養學生顧己及人,尊重他人及誠實有禮的態度及精神。
- 課程內容使用生活化的題材,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十二個),使他們日常生活中,能正確辨識當中涉及的價值觀,作出客觀分析和合理判斷,並付諸實踐,培養學生面對挑戰及困難的能力,協助他們達至全人發展。以及培養學生共情力與同理心,學習與他人建立融洽而持久的關係。
- 課程內容融合公民及國民教育的內容,使學生學習其公民權利和責任,及明白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 本課程旨在透過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及掌握不同能力,包括社交、解難及協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在學術及社交上的發展,達至全人健康,具備成年階段所需的素養及能靈活應對未來的轉變。藉著課堂活動,強化學生在情感、意志和行為層面,全面提升他們的抗逆力和價值觀,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校園生活及社會需求,並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展現出更強的適應性和創造力。最終,通過這些知識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和行為,使他們成為能積極面對生活,幫助他們面對將來的機遇和挑戰。
- 本課程的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小五至中一、中二至中三、以及中四至中六。課程內容及教學目標將根據不同層次進行調整,以符合各層學生的學習程度和需求,難度層層遞進。
本課程圍繞三個主要主題構建:情緒、相處之道及解難。課程內容將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調整,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首兩課的課程主題為情緒,旨在教導學生如何覺察、表達及調適情緒,培養學生的同理心,以及正面思維、尊重他人、仁愛和顧己及人的價值觀。
小五至中一:學習目標是使學生能夠辨識不同的情緒並準確地覺察自己的情緒,引導學生使用正面思維來理解和面對自身情緒。
中二至中三:除了準確地覺察和識別自己的情緒外,學生還將學習如何覺察別人的情緒,引導學生使用正面思維來理解自身的情緒及觀察別人情緒,培養顧己及人的精神。
中四至中六:在能準確辨識和理解自身情緒和覺察別人情緒的基礎上,學生將學習理解別人的情緒。此階段的學習目標不僅是處理自身情緒,也涵蓋了在人際互動中考慮他人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尊重他人和顧己及人的精神。
第三至五課的課程主題為相處之道,旨在教導學生與人相處的技巧,掌握與同輩、師長和長輩的溝通之道,培養學生以禮待人、互相尊重和顧己及人的價值觀。
小五至中一:讓學生明白每人都有獨特性,學會觀察和接納自己及他人的不同,學習互相尊重及包容。
中二至中三:能理解互相尊重及包容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準確識別個人與群體需求及期望的能力,和教導他們清晰和有同理心溝通的正面聆聽及表達技巧,促進正面思維、相互尊重和關懷的精神。
中四至中六:學習目標是增強準確辨識和理解個人與群體需求及期望的能力,並發展有效的正面溝通技巧以管理和解決衝突。學生將學習清晰和有同理心溝通的正面聆聽和表達技巧,及解決和處理意見分歧的策略。同時亦會強調在互動過程中考慮自身及他人的感受,平衡個人願望與群體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在個人與群體需求間的導航和協調能力,促進互相尊重和顧己及人的精神。
第六至九課的課程主題為解難,旨在教導學生面對挑戰和困難及所引致的壓力的應對方法及態度,增強學生面對失敗的承受力,培養學生正向思維、守法、堅毅及承擔精神的價值觀。
小五至中一:學生能夠識別壓力來源,認識壓力的種類及明白壓力的好處及壞處。初步了解壓力的徵兆及有效的舒壓方法。
中二至中三:認識壓力種類,能覺察自身的壓力,了解接納、管理和應對壓力的正確態度及方法。以及了解使用正面思維調整及應對挑戰或逆境帶來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中四至中六:深入了解接納、管理和應對壓力的正確態度及方法,能運用正面思維調整及應對挑戰或逆境帶來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了解及時應對逆境及困難所帶來的壓力及負面情緒的重要性。
瑪利灣學校
2024 – 2025年度
價值教育科
成員:林校長、張主任、袁主任、廖主任、NSW、欣老師、吳姑娘
全年課節:節(每節35分鐘)
學生程度(年級):小五至中六
課程目標:
教學課題:
單元一、辨識情緒
單元二、調適情緒
單元三、同輩相處
單元四、溝通之道
單元五、學習拒絕
單元六、訂立目標
單元七、解難能力
單元八、危機處理
單元九、應對壓力
學校可培育學生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 EDB指引
- 「堅毅」
- 「尊重他人」
- 「責任感」
- 「國民身份認同」
- 「承擔精神」
- 「誠信」
- 「仁愛」
- 「守法」
- 「同理心」
- 「勤勞」
- 「團結」
- 「孝親」
達至或促進心理健康三大主題:
- 「與人分享」
- 「正面思維」
- 「享受生活」